![]() |
257 abonnés
![]() |
![]() |
14/10/2025 21:09:44![]() 醫生處方的減肥藥的確可以輔助減重,但需要經醫生指導服用,避免胡亂自行購買服用。許多人對減肥藥的種類、原理及副作用一知 半解,導致濫用或效果未如預期。本文將詳細介紹減肥藥的定義、種類、原理、效果、常見成分、副作用、注意事 項,以及改善飲食與運動是否比服藥更好。 減肥藥是指用於幫助減少體重或體脂的藥物或保健品,旨在通過影響代謝、食慾或脂肪吸收來達到瘦身效果。一般而言, 減肥藥可大致分類為處方藥(經註冊西醫處方的藥物)及非處方藥(如市售減肥保健品)需用於BMI≥30的肥 胖患者,或BMI≥27伴有併發症者。 定義:減肥藥是經科學驗證或傳統使用的物質,輔助飲食及運動減重,非獨立解決方案。 歷史:減肥藥可追溯至20世紀初,如安非他命類藥物,現代藥物更注重安全,如GLP-1受體激動劑。 須留意的是,減肥藥不是「仙丹」,即使服用亦需要結合生活方式改變,長期服用者亦建議由註冊醫生監測身體狀 況。 減肥藥種類多樣,根據作用機制分類,主要種類包括: 食慾抑制劑:如Phentermine,抑制腦部饑餓信號,減少進食量。適合食慾旺盛者。 脂肪吸收抑制劑:如Orlistat(Xenical),阻礙腸道吸收脂肪,排出多餘油脂。適合高脂飲食者。 代謝促進劑:如綠茶萃取或咖啡因保健品,研究顯示可輕微增加產熱與能量消耗,但對體重的效果小且不穩定;多 見於非處方保健品,效果不及藥物。 GLP-1受體激動劑:如Semaglutide(Ozempic),模擬腸道激素,延緩胃排空並降低食慾。屬於近 年最熱門的種類。 其他:如Bupropion/Naltrexone組合,影響腦部獎勵系統,但務必注意禁忌與不良反應。 |